第75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8月14日
我市坚持多点发力系统治理
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十周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标杆的决定》,围绕实现集约高效、深度节水、全面兴水、全力护水、数字治理等五大目标任务,着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全过程管控,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坚持科学规划,打造集约高效的新标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和《节约用水条例》,编制《黑河流域(张掖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合理利用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负面清单、《张掖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24—2030年)》《张掖市地下水削减规划(2024—2030年)》,有序压减用水总量。制发《张掖市水资源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张掖市2024年水资源配置方案》,编制《张掖市水预算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行预算管理,年初下达计划,年终进行审计监督。今年7月份,张掖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10个水预算管理试点之一。
二、注重全域推进,打造深度节水的新标杆。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纵深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生态节水保绿,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压减洋葱等高耗水作物面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42万亩,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1项,大满、鸭暖等6个灌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节水型灌区。推动工业企业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4%,申报省级工业节水型企业2家,打造市级节水型标杆企业10家。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推进管网改造、分区计量建设,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探索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模式,2个合同节水案例通过省水利厅审定。积极打造各行业、各领域节水新标杆,6县区全部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三、突出“五水齐抓”,打造全面兴水的新标杆。坚持节流和开源并举,统筹流域和区域,护好地表水、管好地下水、盘活再生水、用好天上水、引入外来水。大力实施黑河母亲河复苏行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着力提升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开展水资源开发与配置规律基础研究行动,构建适合张掖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快水资源立法工作,《张掖市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第二次审议。印发《张掖市地下水分区管控方案》,采取置换减量、节水降量、回灌补量、关井压量、管理控量等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积极开辟“第二水源”,探索再生水利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将再生水用于工业、林地灌溉、生态补水等,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7.8%,甘州区被水利部等部委评为首批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业务,近10年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年均增加降水量为3.9亿立方米。
四、加强系统治理,打造全力护水的新标杆。始终坚持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治理,全市157条河流、81座湖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建立“四级”河湖长体系,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齐抓共管格局。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河道、湖泊、水库管护,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统筹抗旱减灾和蓄水保供,修订完善《水旱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基础。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促进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联通并网,推动农村人饮工程提质升级。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29处,千吨万人水厂34座,其中16座获评省级标准化星级水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99%。
五、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治理的新标杆。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着力打造“1+6+X”【1个市级综合调度平台、6个县级监督管理平台、X个灌区服务平台】智慧水务架构体系,构建融合信息报送、动态更新、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感知广泛、处理高效、协同智能、安全可靠的智慧水网,提高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水用水水平。实施高台县智慧水务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打造县级智慧水务数字化运营云平台典型。依托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打造鸭暖、西浚、上三、大堵麻等智慧灌区示范点,推进地下水、闸门控制自动化、灌溉过程可视化、田间用水精准化、灌区水情透明化的数字灌区建设。临泽县鸭暖灌区建成地表水管理自动化平台,安装渠道雷达测流仪、闸门远程控制和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了“设备替人”目标。加强重要控制断面、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监测站网建设,强化数据采集、关联集成和分析研判,逐步实现实时自动监测。
(根据市水务局提供材料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