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日期:2025-07-03
临泽: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近年来,临泽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生态建设,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实施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生态项目,完成人造灌木林36670亩,治理沙化土地8200亩,义务植树50万株,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99%。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政策资金投资机遇,争取到位生态环保资金1.4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实施2025年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三北”工程巩固防沙治沙成果项目、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期)高速公路沿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项目、梨园河水质提升与水量保障再生水利用工程等5个项目,为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持续强化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管护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至4月,全县PM10、PM2.5平均值均大幅下降,优良天数比例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地表水、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9%。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秸秆“四化”转化率、残膜回收利用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保持较高水平,规范处置危险废物13.7吨。
推进水预算管理,科学设置预算基准额度,积极构建“县级总量控制——镇级配置分解——村级精准配给”三级预算体系。健全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印发《2025年水预算方案》,进一步明确各行业用水控制指标,将全县水预算配置总量4.0574亿立方米水预算指标分配到各镇和灌区,具体到机井、地亩。1至5月,全县累计用水5323万立方米。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开工建设小微型调蓄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修建微型泵站42座,通过采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灌区现代化改造等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地下水压减量157万立方米目标任务。不断强化取水用水刚性约束,核实水权面积62.17万亩,压减高耗水作物2.2万亩,农业节水1268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1,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水利部复核。
高台: “三北”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
近年来,高台县依据“三北”六期规划,结合县情实际,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绿,保护和修复并重原则,合理布局人工造林、封沙育林、新造林管护、工程固沙等建设内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治理“三北”工程项目区,不断提升林草治理成效,提升县域防沙治沙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要求,将“三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任务实施、资金支付等具体工作落实到股、站、队,明确具体负责人和主要参与专业技术人员,分工负责,协同配合。每周召开“三北”工程调度会,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反馈每个项目建设进度,扎实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目前,开工建设的7个项目已完成工程固沙2.75万亩,人工造林1.9万亩,退化林修复1.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1.2万亩,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7954亩,铺设新造林管护滴管6.2万亩,补植补造梭梭6.2万亩,维修道路5548米,建设蓄水池7个。
将质量优先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把设计、施工、监理关,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实行闭环管理,做到环环相扣,责任到人,确保干一片、成一片、巩固一片。强化质效监管,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技术、标准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立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督促施工方将存在问题整改到位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
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巩固防沙治沙成果政策,加强新治理沙化土地人工造林管护工作,项目建设合同期内由施工单位履行管护主体责任,项目合同期满后,加大管护力度。禁止周边群众在项目区放牧、随意燃火或乱砍滥伐等,坚决杜绝“边建设、边破坏”行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充分发挥“三北”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协调解决“三北”工程项目建设中用地、用水、苗木供给等要素保障,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进防沙治沙智能化、机械化,利用无人机精准投送稻草,提高治沙效率。强化种苗等物资供需信息引导服务,布局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和林木良种基地,加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优良树种的选育推广。强化种苗市场监管,坚持执行种苗质量抽检及“两证一签”制度,确保用苗安全。
民乐: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近年来,民乐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三北”工程作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国土绿化,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本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植被现状,编制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将工程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区域和地块。在祁连山北麓重点开展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在中部绿洲区推进城乡绿化美化,退化草原治理;在北部风沙区实施封山育林,营造防风固沙林遏制风沙南侵。今年,完成人工造林1.66万亩,封山育林6.71万亩,退化林修复5.26万亩,森林抚育8.27万亩。目前,各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中,部分区域初见成效。积极推广白杨、柠条、沙枣等抗旱、抗风沙优良品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创新造林模式,采用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等方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为确保“三北”工程高质量实施,该县强化项目管理和技术指导,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造林施工、抚育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验收标准,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为工程实施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从种苗选择、整地造林到后期管护,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苗木“栽一片、活一片”,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