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水涵院日期:2024-10-17
8月24日至10月15日,《祁连山草地多功能提升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人员深入肃南县、山丹县、甘州区、山丹马场等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态类型草原,采取“边调查监测、边采集草种”的方式,全面开展不同草种组合补播改良试验、草地多功能提升关键技术集成试验的项目试验区调查监测,并有目标、有计划、分类别调查采集斜茎黄芪、白草、小叶柴胡、长茎蒿本、青海刺参、珠芽蓼、宽叶独行菜、米口袋、中亚紫菀木、草玉梅、短叶假木贼等野生草种112种,为全力打造健康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奠定了良种基础。
精心组织安排,明确目标采集。为提高草种采集效率,项目组提前举办了乡土草种调查采集工作培训动员会,并邀请肃南县草原站、甘州区草原站草种采集工作经验丰富的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采集全程指导,确保项目组人员全面掌握草种采什么、何时采、何地采、如何采、如何保存等草种调查采集相关业务知识。
合理统筹时间,科学精准采集。项目组组建适合山地作业、责任心强的草种调查采集组,配备采集袋、手套、剪刀、记号笔等外业调查工具,采取由近到远、先荒漠草原后山地草原的调查采集路线,及时依据天气预报动态变化精准组织调查采集,切实提高乡土草种采集效率和草种采集组人员安全。并结合祁连山草原保护实际,自觉做到科学采集,合理保护,严禁抢青采种和破坏性采集现象,确保了“愈采愈丰、长采不败”。
发掘采集点位,开展“回头看”采集。对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尚未成熟的草种,采用精准定位确定补采目标,依据草种子成熟度科学确定补采时间,并及时开展“回头看”补采草种,做到了“应采尽采”。并对乡土草种质资源丰富、草种质量好的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确定乡土草种质优先采集保护区,为持续开展优良乡土草种驯化选育提供较为稳定的优质草种质资源。
草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牧草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也是国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振兴民族种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水涵院按照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祁连山草地多功能提升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实施方案要求,至2024年已全面完成祁连山特色草种质资源圃建设的土地平整与分区布设、微喷灌系统铺设、海绵砖步道铺设、围栏架设、乡土草种质播种等建设内容,将建成功能齐全、分区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标准草种质资源圃15亩,种植保存乡土草种质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