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林科院日期:2025-04-03
“往年这个时候花苞就要绽放了,今年你看,才到露萼期。”
“是呀!很多花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褐化。”
“杏的花和幼果的抗晚霜冻害能力本来就弱,这股冷空气又太强。”
在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杏、梨种质资源库内,郭爱和赵典普、孙晶明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一边交流。
自3月20日起,张掖市林科院的科研人员们就开始了对杏、梨种质资源库内的42份杏种质及杏品种收集园的16个杏品种的花期物候观测。
“由于今年春季低温天气频发,杏花期较往年延迟约一周,到目前,调查的58份杏资源大多还处于露萼期。特别是受3月26日至27日强冷空气影响,部分杏资源的花芽出现不同程度的冻伤褐化现象。我们对冻害症状做了详细记录和分析,接下来就要开展抗寒性评价。”林科院负责人陈斌说。
杏树种植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频发的晚霜冻害严重影响了杏树的坐果率和产量,制约了杏产业的发展。为收集、保存甘肃地方杏品种并开展抗寒性评价,筛选花器官高抗寒的优异品种,为甘肃省杏品种引种推广、晚霜冻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今年以来,张掖市林科院自筹资金组织科研人员开展了甘肃地方杏品种花器官抗寒性研究。这一研究对发掘兼具抗寒性、丰产性和优良口感的杏品种,优化本地杏品种结构,推动产业向优质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供稿:市林科院 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