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用途管制科日期:2025-03-21
近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首次组织开展了利用实景三维对建设项目预审与选址踏勘论证工作。传统的项目预审与选址踏勘论证工作,多采用“步行 + 地形图 + 影像图 + 现场照片”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耗费时间长,还存在视角死角多、难以全面掌握详实情况以及资料整理繁琐等诸多问题。在本次建设项目预审与选址踏勘论证过程中,专家团队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对G0611 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青海省扁都口至门源段建设项目和G569一级公路肃南段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与论证,通过利用实景三维模型自由切换视角,对项目方案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矿产地区域范围、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等资源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对项目预审与选址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科学评估。
在本次建设项目预审与选址踏勘论证过程中,技术人员提前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摄影,获取项目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同时结合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重点区域和关键地物进行了详细的数据采集,并通过内业处理,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建模,构建出了项目区域的实景三维模型。该模型不仅精确表达了地形、地貌、地物等的空间位置、范围、布局和属性,还直观反映项目区域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资源状况,做到了“所见即所得”,解决了以往项目选址时“纸上会商不直观,项目策划周期长”等问题,实现了项目用地实时分析、现场会商、快速调整、辅助决策,大大提高了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同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以实景三维服务项目科学合理选址,既能引导项目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又能提前介入帮助项目建设单位降本增效,实现部门协同、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