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6-27
在甘州区的林海果园间,一场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实践正在稳步开展。当数千只散养土鸡在安阳乡河畔果园的林间踱步,当石岗墩管护站的鹅群化作“活体除草机”,甘州区正以林下经济为重要抓手,在绿水青山间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
安阳乡河畔果园项目是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典范。该项目区域内,60亩射干、黄精等中药材与果树共生,2600方消防水池与5.7公里电子围栏构筑起生态屏障。项目精心打造的“林上有果、林内有禽、林间有药、林中有景”综合性产业模式极具特色。游客在此既能体验采摘成熟杏子的乐趣,又能参与林下养殖活动。该农旅融合模式使8200株苗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增收新渠道。预计项目于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区林下产业发展的示范性项目。
石岗墩管护站探索出一条“以鹅促林”的创新之路。3000只鹅苗在400亩经济果园里形成生态闭环,鹅群啄食杂草昆虫,替代化学药剂,每亩节省除草成本150元;鹅粪化作天然有机肥,让土壤有机质含量飙升。2024年试点中97%的成活率,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如今,“鹅护林、林育鹅”的生态循环,不仅破解了人工除草难题,更让管护成本与生态效益实现“一减一增”的良性互动。
西城驿林场的“林场+企业”合作模式,为林下经济注入了市场化活力。与杨凌聚创源公司联手后,4000只大鹅成为果园的“生态卫士”,全年减少90%人工除草量,从源头上遏制了病虫害的发生,鹅粪肥田也促进了果树的健康生长。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收购,林场提供场地与设施,这种分工让“林养鹅、鹅育林”的循环模式落地生根,为1400余亩经济林的提质增效找到了“金钥匙”。
兔儿坝管护站的林下鸡鹅养殖,进一步丰富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形式。首批300只鸡苗在经济林地安家,它们以昆虫草籽为食,以粪便还田为报,在自由觅食中完成生态循环。这种“生态养殖+林地养护”的新模式,既是对林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从“以鹅代锄”的生态养殖模式,到农旅融合发展,从林场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到多元化的林下养殖实践,甘州区通过发展林下经济,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的生态价值实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每一只禽鸟都发挥着生态循环“转换器”的作用,每一寸林地都成为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生态效益持续向经济效益转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甘州区正以林下经济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杠杆”作用,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推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