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备用网址

图片
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甘州区党寨镇马站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案例

来源:日期:2025-06-23

仲夏时节,驱车沿227国道南行8公里,“勒马回望”雕塑引领我们走进甘州区党寨镇马站村。这座紧邻城郊的村落,正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

一、生态基底构建:从传统种植到有机农业的转型

马站村立足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针对传统蔬菜种植“价格波动大、经营风险高”的痛点,敏锐捕捉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升级趋势,确立了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定位。通过村集体公司—张掖市兆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运作,构建起“生态资源资产化”的基础框架,通过有机肥和生物防治以及全程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已认证娃娃菜、水果甘蓝、西蓝花等有机蔬菜基地3600亩,建成6000吨冷链物流中心,在“耕种管收”全环节实施绿色种植标准,全域施用有机肥料,创新采用物理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从源头上构建起生态产品的品质保障体系。这种“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保护了当地水土资源,更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价值转化路径:全产业链提升与市场体系构建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马站村构建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双轮驱动模式。

1.生产端:标准化与规模化奠定价值基础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合作机制,与福建世纪椿芽、云南芸岭鲜生等企业建立订单农业体系,实现“按棵卖”的价值跃升——西蓝花单棵售价3.9元、娃娃菜2.6元,2023年首批试种的400亩娃娃菜亩产值达2.5万元,2024年村集体公司销售收入突破4200万元,亩均收入3.5万元,较普通蔬菜增收5倍以上,创造了“生态产品溢价”的典型范例。

2.产业端:全链条延伸拓展价值空间

投资建设大跨度棉被大棚、连体棚、有机肥生产线、冷链物流中心和种苗繁育中心,构建起涵盖“种苗培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认证娃娃菜、甘蓝、蒜苗等5个有机单品,产品直供国内近600家中高端超市及零售电商平台,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品牌商品的转化升级,形成“产品溢价+产业增值”的双重价值提升路径。

3.市场端:品牌化运营放大价值效应

积极参加上海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等高端展会,借助“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背书,持续提升“兆田”有机蔬菜的市场知名度。通过有机认证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构建起“生态产品-信任产品-价值产品”的市场认知链条,有效破解生态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利益共享机制:多元主体共融的价值分配体系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马站村构建了“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1.农民增收的三重保障全村320余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每亩稳定租金)、园区务工(年均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收益分红(村集体年增收147万元)实现“一地三金”收入结构,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的单一收益模式。

2.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党寨镇以马站村为核心,整合周边5个村资源成立“兆田”有机蔬菜产业链党委,规划建设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盟”模式,实现土地、技术、市场等要素的跨村域优化配置,构建起“强村带弱村、产业联片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升级。

四、可持续发展支撑:制度创新与能力建设双轮驱动

1.组织制度创新村集体公司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运营主体,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村集体资产的市场化运营。产业链党委的成立,则从基层治理层面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有效协调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利益。

2.技术能力建设。建立种苗繁育中心,引进推广有机种植新技术,构建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体系,持续提升生态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化监控,为生态产品的品质管控和价值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3.政策资源整合积极争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的项目支持,将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等生态保护措施纳入政策补贴范围,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政策协同。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入机制,累计整合各类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马站村的实践表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在于构建“生态保护-价值创造-利益共享”的完整闭环。通过产业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市场价值的品牌化提升、发展成果的共享化分配,这座城郊村落正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为西部干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的“甘州模式”。随着万亩有机蔬菜产业园的加速推进和上海展会的品牌亮相,马站村的生态产品正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