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丹县纪委监委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不断整合廉洁文化资源,创设教育载体,深入挖掘、传承本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廉洁因子,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教育、引领和浸润作用,切实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郁氛围。
清廉家风 弘扬廉洁“新风尚”
“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不论时代、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传承好廉洁家风……”近日,山丹县举办家庭教育大巡讲活动,聘请讲师为清泉学校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示范讲座,帮助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金钥匙”。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纪委监委把家风教育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课程,以集中培训、专题宣讲、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为载体,通过开展一次廉情家访、分享一次家规家训、讲述一次家风故事、签订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约束,在教育管理好配偶和亲属的同时,引导家庭成员积极成为清廉家庭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监督者,共同筑牢廉洁防线。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推出差异化“家风套餐”,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多维度评选体系,选出“文明家庭”69户,“最美家庭”173户。
同时,聚焦“一把手”、年轻干部等重点群体,通过开展干部培训、廉政谈话、廉政家访等方式,常态化加强对党员干部及其家属的教育,做细做实日常监督。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效,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结合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用好“活教材”,做深做实家风家教警示教育,以惩治震慑效果和制度约束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恪守廉洁底线,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好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山丹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廉洁家风建设,不断丰富廉洁家风教育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时刻警醒党员干部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积极营造以清廉家风助推政治清明、政府清廉、社会清朗的良好氛围。
移风易俗 厚植廉洁“新沃土”
“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了,大家都觉得所谓的排场没有意义,送礼也不再攀比了。”谈起身边的新变化,山丹县一位老干部有感而发。
县纪委监委将廉洁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移风易俗作为“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传承良好家风家教等方面着手,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明办等部门,先引领、再治理,推动职能部门依托惠民演出、村组会等形式,把移风易俗融入乡村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等具体事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崇廉向善的良好氛围。
县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监督,充分运用片区协作机制,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力量,通过明察暗访、现场排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制发工作提示交办督办,并适时对整改情况“回头看”,防止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塞责、整改不力等问题。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强化制度约束,与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收钱敛财的规定》等制度,明确办酒不铺张、彩礼不收受、礼金不攀比、宴请不跟风、丧葬不迷信要求,以及婚丧事宜报备报告制度。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实施治理高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行动,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祀新风,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拒绝攀比跟风。
“移风易俗既关乎党风政风民风,也关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山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切实提高监督质效,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实,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警示教育 筑牢廉洁“新防线”
“现在我的一生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这一生也就完了。希望后面的人,一定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千万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否则将后悔莫及、后悔终生……”在县委警示教育会上,警示教育片里“案中人”从满怀理想到噬脐莫及的忏悔振聋发聩。
县纪委监委把加强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清廉山丹”的重要一环,综合运用“零距离”旁听庭审、“对症式”拍摄警示教育专题片、参观“清风山丹”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组建纪法宣讲小分队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全县党员干部纪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针对重点领域“顽瘴痼疾”开展靶向治理,坚持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整改,在督促发案单位深入剖析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原因的基础上,聚焦案件查办发现的监管漏洞、制度漏洞及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积极促进系统施治,切实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警示教育,核心在警、关键在促、目标在改。”山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形式的丰富性,让本土案例持续释放惩的震慑、发挥治的功能,充分释放警示教育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地域特色 传播廉洁“新声音”
“清晨的清河村,街道整洁,房屋整齐,一派新农村气象。村外,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通向远方,大道两旁是庄稼茁壮成长……”自山丹县纪委监委精心策划推出的一部以廉洁履职村干部为主题的微电影《清风吹过田野》一经播出,受到了省市县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县纪委监委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文化作品,先后策划制作微电影《局长的车》、小品《打虎拍蝇》、微视频《家访》、群口快板《竹板声声似警钟》、微党课《最是初心能致远》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产品。
同时,立足“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形象定位,注重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清廉山丹·手造蕴廉”活动,邀请民间手工艺人制作山丹剪纸、烙画、麦秆画、刺绣等“廉”字传统工艺品。以“六廉六进”活动为载体,打造了一批饱含廉洁元素的“微品牌”“微阵地”。充分整合山丹红色资源,着力讲好“三个故事”【革命文化“红廉”故事、传统文化“家廉”故事、机关文化“勤廉”故事】,深度融合艾黎纪念馆、汉明长城博物馆、山丹军马场等红色资源,创新开发情景党课,打造沉浸式廉政教育场景。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廉洁文化如一抹春风,徐徐拂面,润物无声。”山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更好地探索让“廉洁文化”发声、育人、润心的新方法、好路径,唱响全面从严治党“主旋律”,讲好廉故事,实现廉政宣传良性互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